感謝BBH Kanon的分享 原文載自 好孩子育兒網



社交 零歲開始
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在社會中十分重要的資產,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愈趨急促的生活節奏,一個人不可能懂得所有事情,要完成手頭上的工作,必須依靠身邊的人協助不可,在預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處日增的情況下,如何掌握人際關係、社交技巧,將是小朋友成長一個重要考驗。

成長綜合服務中心主席黃重光醫生(左),便認為良好的社交發展,是孩子生存得快樂和成功與否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今期請來黃重光醫生,解說兒童社交發展進程。

嬰兒期﹕被動階段
人類社交早於嬰兒階段已開始,跟肚餓等本能需要無異,缺乏高質素的人際關係(如友情和親情),人便會產生寂寞等問題。

剛出生的嬰孩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懷,希望藉身體接觸、父母溫柔的說話,來滿足天生與人結連的本能需要。

相比年長的孩子,嬰孩期的社交是處於一個完全被動的位置,這時期的孩子理性思想並未發展,不能透過主動過濾,判別什麼形式的關係是自己喜歡和接納的,故對照顧者如何對待自己、建立雙方關係等行為,只能照單全收。這種最早期的關係,屬於體驗性質而不涉及理性選擇,故可以成為孩子心中深刻的烙印,甚至永遠埋藏心底。

因為首個在孩子身上出現的人際關係影響深遠,加上這可直接給予孩子不同的情緒反應,例如獲得愛護和關懷時,對人產生安全感、自信和快樂,故父母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人際關係經驗,這對其日後的發展及人際關係上,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
半歲﹕辨別陌生人
半歲以後,孩子開始出現第二個明顯的社交特徵,就是可以辨別陌生人。之前任何人攬抱自己都沒有問題,但進入此階段,孩子已學會選擇與父母相近,與此同時,對陌生人則產生焦慮感 (stranger anxiety)。父母此時需要作引導和解釋,表明如親友等陌生人,也會痛惜自己,否則到了兩、三歲入學階段時,孩子易對陌生人產生恐懼或懷疑的態度。

一至二歲﹕發展階段
社交表現在不同年齡,有不同深度的發展,一歲左右的孩子,即使被安排和玩伴一起,也好像沒發現對方似的,繼續自己玩﹔到了兩歲,孩子和別的孩子一塊時,開始知道身旁有人存在,所謂平行階段。惟雙方沒有意慾跟別的小朋友玩和交往,反映這時期孩子自我中心的特徵。

三至四歲﹕體會合作
到了三歲合作期,孩子開始主動與玩伴一起玩,亦體會到與別的小朋友玩時帶來的樂趣。
四歲以後,孩子開始明白並能夠與別人一起玩,遵守遊戲規則和依從遊戲的特定玩法,以取得認同。

小學﹕擴生活圈子
上小學後,自我中心問題仍然存在,對人會有黑白分明的觀念,如把人分成好、壞兩個不同的類別,生活圈子主要仍以家人為主。

到上小學高年級,對人更可以易地而處,自我中心的情?減弱,由初小的同性相吸,慢慢發展為異性也相吸的友朋關係,這些轉變將有助其步入青春期後不斷擴張生活圈子。

由此可見,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隨年齡的增加而有所發展,父母如何加以配合,下期會再分解。

後記
女兒天生害羞和被動,即使在遊樂場玩耍,亦很少主動地「埋堆」與別的小朋友玩。為此,很多時便需要我「出馬」,扮演大姐姐角色,邀請遊樂場附近的孩子一起玩。捉迷藏也好、怪獸抓人也好、暴龍機對打也好,總之務求遊戲吸引,其他孩子願意加入。小女兒往往在母親苦心安排下,在遊樂場與其他玩伴享受快樂的時光。當遊戲進行了一半,孩子們已經混熟時,我亦功成身退,回到公園的椅子上,享受片刻的悠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nthiacat03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